曼联在线①群17612368 ②群31059685 ③群42791008|网站主页|曼联新闻|在线视频|BT索引页|网盘资源

老夫妇30年收养49个弃婴 无一人回来探视(图)

老夫妇30年收养49个弃婴 无一人回来探视(图)


李学林老两口现在住在敬老院   



李学林希望能和孩子们见上一面   
  
  
  
故事导读   
  
30年来,一对古道热肠的夫妇靠捡垃圾、当搬运、摆地摊,先后共收养弃婴49个,他们陆续被人抱养。但至今没有一个孩子回来看过恩人,没有一个为他们提供生活费(本报去年曾报道)。   
  


  
他们从没埋怨过这49个孩子:“我们理解,他们现在有了新家。”现在,老两口只想在有生之年能再见孩子们一面,和他们坐在一起吃顿饭,看看他们过得好不好。   
  
4日下午,万州城区钟鼓楼街道八角井社区敬老院。太阳落山前才在这里洒下几缕红光,阳光斜射进老人们的房间,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94岁的李学林和老伴沈玉珍手拉手坐在床边,瘦削的身子像两尊精减了材料的雕塑,没人说话。李学林直勾勾地盯着墙上一个像框,像框里镶着几个婴孩的照片,沈玉珍的眼睛已瞎,她所有注意力都在丈夫身上,左手用力握着丈夫,脸色苍白。   
  
二老是5月30日才被当地政府接到敬老院来的,这是敬老院专门为他们安排的单间,虽然摆齐必需的物品,但十多个平方米的房间显得特别大、特别空。   
  
见有人来访,二老颤悠悠站起来,微微有些驼的背使他们看起来像两根拄在地上的拐杖。“这些都是我们的孩子,更多的,照片都没得,不晓得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说起照片上的孩子们,李学林一下来了精神,但转瞬即陷入更深的忧郁。   
  
负责照顾二老的敬老院工作人员周阿姨说,两位老人平日不大说话,但一说话,肯定是说“不晓得他们过得好不好”。周阿姨说,老人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能再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顿饭”。   
  
收养专业户   
  
60岁开始,30年收养49个弃婴   
  
与弃婴结缘始于1972年,这年夏天的一个早晨,60岁的李学林到附近广场锻炼,看见好多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他凑过去一看,一个刚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婴被遗弃在这里,脐带都没剪。李学林二话没说,抱起孩子就回家了。   
  
就这样,这个孩子成为李家的一员,李学林给她取名“亲妹”。两年后,亲妹被一对没生小孩的年轻夫妇领养。   
  
亲妹走后,李学林和沈玉珍都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一周后,李学林听说居委会捡到一名弃婴无人认领,二人就风风火火跑去,把孩子抱回家;一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沈玉珍在自家门口发现一名天生双目失明的男婴,她不加考虑地抱进屋……   
  
从此,夫妇俩收养弃婴在当地出了名,时不时有人将才出生的婴儿放在他家门口,哪儿有弃婴没人要,也自然有人来告诉他们,每次将孩子抱回家时,夫妇俩从来没有犹豫过,被别人称为“收养专业户”。到后来,民政局也将捡到的弃婴送到李家,他们会每月付给夫妇俩90元生活费,近年来涨到150元,不管李家有多少个孩子,这钱是固定不变的。   

  
  
49个弃婴大多是女孩,少部分是残疾,到李学林家时,最大的不过半岁。一开始,他们叫李学林和沈玉珍为爷爷奶奶,到后来,夫妇俩越来越老,孩子们就叫他们祖祖。收养的孩子大多在两三岁就被人领养,找到温暖的新家,残疾的,则在四五岁时送往福利院。   
  
养得好辛苦   
  
年迈的李学林捡垃圾、当搬运、摆地摊   
  
单靠民政局发的那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养活他们,年迈的李学林不得不每天外出捡垃圾,其间,还在工地上抬石头,在长江边拉纤,摆过地摊卖小人书,扫过大街……这么多年来,沈玉珍则几乎没出过门,她的任务就是在家带孩子。对李家来说,垃圾堆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时不时可以在这里掏点别人不要的菜、家具或衣服,贫困的日子里,一家人最开心的事就是在垃圾堆里发现了点什么。   
  
一次,李学林捡到一罐发黄变质的猪油,他兴奋地抱回家。当时家里收养了一个叫“天红”的女孩,沈玉珍将猪油加热熬香后,给天红炒了碗香喷喷的“油油饭”。   
  
30年来,李学林的足迹遍布万州城区的所有垃圾堆,他将卖废品的钱用来买奶瓶、小衣服、粮食,养活了这49名弃婴。   
  
最困难的时期是上个世纪90年代,1992年,80多岁的李学林夫妇收养了一名盲女,取名“龙红”,不久,他们又在自家门口同时发现两个失明的男婴,一个月后,他们收养了第49个弃婴“永红”。这样一来,家里一下子来了4个孩子,而且3个残疾。   
  
李学林讲述:沈玉珍的左眼就是这时受伤的。她背着最小的永红到河里给娃儿洗尿片,脚下一滑就摔倒了,左眼正好碰到一块石头上。到后来,右眼也失明了。   
  
那段时间,我们都不晓得啷个过来的。4个娃儿,这个要吃奶,那个要抱,这个闹瞌睡,那个又哭,再长两只手都忙不过来。家里揭不开锅更是常事,更莫说拿钱买牛奶,我们3次将家里的东西变卖,其实都是些锅碗瓢盆,也卖不了几个钱。直到1996年,一个好心人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为我们送来一台冰箱,第二天,我以2800元的价格将冰箱卖掉,才渡过难关。   

   
  
亲儿反目   
  
最近十年来,更是完全断绝了联系   
  
李学林告诉记者,开始收养弃婴时,唯一的亲儿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对父母收养弃婴而不帮自己带孩子很有意见。   
  
“孙子有爹有妈,这些弃婴没有父母,更需要人关心。这个道理我跟他讲了无数次,但儿子不理解。”从此儿子很少和父母来往,最近十年来,更是完全断绝了联系,李学林和沈玉珍甚至不知道儿子和孙子现在在哪里。   
  
回报令人心寒 李学林反复说“不怪他们”   
  
比儿子反目更让二老寒心的是,收养的49个孩子,除了龙红在万州特殊教育学校外,其余全部不知去向。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孩子回来看过二老,仅有一个孩子前年从天津寄回200元钱,其余的全无音讯。   
  
5日上午,李学林指着镶满孩子们照片的像框,一边流泪一边介绍:“这些都是我当年在相馆给他们拍的,这是永红,这个胖胖的是天红,这个穿红衣服的是来红……不知他们现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二老说他们收养这些孩子不图什么,只是觉得他们可怜,但如今孤独的晚年生活也是当初没想到的。“其实,我也理解他们,他们那么小就离开我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我不怪他们。”说这话时,李学林的嘴角一直不停抖动着,“不怪他们”这句话反复说了好几遍。   
  
上个月,社区领导见二老生活无着落,想办法让他们住进了邻近的八角井社区敬老院。在这里,二老虽然衣食无忧,又不用自己干活,但他们反而更加孤单。“原来生活虽然苦,但那间破房子里有那些孩子用过的东西,有他们打铺用过的板凳,看到那些,我们就感觉孩子们就在我们身边。到了这里,我们觉得更孤独了。”   
  
二老现在最大的安慰就是到学校去看龙红。4日晚,记者在万州特殊教育学校见到14岁的龙红,她眯着双眼向记者描述感觉中的祖祖的样子:“男祖祖胡子好长,我摸过的,头发白了,女祖祖头发还是黑的,他们总是喝稀饭下咸菜……”龙红说,她最开心的事就是祖祖来看她,但她知道祖祖行动不便,她幻想有一天自己眼睛能突然亮起来,挣好多好多钱让祖祖用。   
  
本报关注:孩子们你们在哪里   
  
李学林和妻子都是九十多岁高龄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二老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那些曾经收养过的孩子,看他们过得好不好,“如果能坐在一起吃顿饭,那我们死也瞑目了。”   
  
八角井居委会的李主任告诉记者,两位老人每天就那么坐着,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照片,“我们看了都心酸。”周阿姨说他们也想帮助老二达成这个愿望,但人海茫茫,不知到哪里去找那些孩子。   
  
在此,记者希望曾经被李学林和沈玉珍夫妇收养过的孩子们能及时与本报联系,也请知情者提供线索,帮助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完成此生最后的心愿。热线电话:966988或63820315。   
  
编后语:学习感恩   
  
这是一曲爱的悲歌,李学林和沈玉珍把它唱到了极致。   
  
30年付出为何是这样一个结果?49个孩子为何无一回报?这不仅仅是寒心,它完全是爱的悲凉。人们常说“付出总有回报”,但在李学林夫妇这里却变成“付出总没回报”。即使这样,李学林内心依然“不怪他们”。   
  
看来,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爱,还有感恩。今天,也许感恩比爱显得更加重要,更为迫切。简单说来,爱就是关怀,不离弃,感恩就是对爱的回报。如果爱是一种开始,那么感恩就是让那爱持续不断的动力。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感恩认识到爱,也去爱。   
  
学习感恩,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老是享受爱,甚至索要爱,相反,让他们学会感恩,不断去感恩,只有这样,他们的爱才能在他们内心生根发芽,他们也才会明白爱。   
  
学习感恩,让爱的悲歌不再响起。

[ 本帖最后由 音乐素描小子 于 2006-6-8 13:57 编辑 ]
我的blog:梦剧场的小老鼠
我的视频空间:音乐素描小子

社会的悲哀,哪49个孩子有受到良心的谴责吗?或许就像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你有没有良心的?”“良心?多少钱一斤呀?”
GOD SAVES ALAN SMITH!!

TOP

被污染了的中国人...
我的blog:梦剧场的小老鼠
我的视频空间:音乐素描小子

TOP

实在是。。。。唉~

TOP

惨不忍睹啊
我的blog:梦剧场的小老鼠
我的视频空间:音乐素描小子

TOP

可能两夫妇当年是虐待狂。

TOP

超人的思维就是与众不同..
我的blog:梦剧场的小老鼠
我的视频空间:音乐素描小子

TOP

(超)出(人)类的想象

TOP

你的也不错
我的blog:梦剧场的小老鼠
我的视频空间:音乐素描小子

TOP

你别老夸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