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解密赞助的学问 曼联商业收益单季过亿
《442》杂志解密赞助的学问
2013年冬季,曼联在5天内连签3笔赞助合同,每笔的价值都在100万到200万英镑之间,其中两笔来自中国,分别来自信用卡以及软饮料领域,还有日本的关西涂料。而两个月后,曼联又跟丹麦的Ekspres银行签订了赞助合同,该银行也成为曼联的第37家官方合作伙伴。而其合作伙伴所涉及的领域也五花八门,从训练服、面条到印尼轮胎,这也是为何曼联能够在利润及营业额方面超越20亿英镑,从而在英超一览众山小。
虽然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球场就已经充斥着各色广告牌,而英格兰俱乐部却因为足总的相关规定,较晚加入到球衣赞助革命的潮流中去。1979年7月份,利物浦与日本日立电子签订了价值仅为5万英镑的低额合同,这一数字即便在当年来说也有些可笑。当年的广告主管彼得-沃思说:“如果高层们意识到球队自身的价值,他们所得到的赞助费用将是不可估量的。我原本以为他们至少能够得到一份价值20万英镑的合同。”甚至有人认为100万英镑都并非不可能。
红军开球衣赞助之先河,绝大多数俱乐部紧随其后,但直到1983-84赛季,球衣赞助商的标识仍不被允许出现在比赛日当天的电视转播画面上。当年,考文垂城与当地某家汽车制造商缔结和约,时任该俱乐部主席的吉米-希尔试图将天蓝军团更名成考文垂-塔尔伯特(该汽车公司的名字),从而绕开英足总的相关规定,但却未能如愿。接着,英超拉开帷幕,在此后的21个赛季里,商业赞助的风潮也逐步席卷整个英格兰,真正激活了足球的市场潜力。
英超前十年,球场冠名权的出售、为赞助商标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以及联赛对亚洲市场的开发,逐渐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2002-03赛季,埃弗顿与中国手机厂家科健签订赞助协议,而科健也成为首家赞助顶级联赛球队的中国公司,同时,科健还负责支付中国球员李铁在埃弗顿效力期间的工资。但短短12个月后,科健与埃弗顿的合同便走到尽头。而本赛季,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塞浦路斯的商家蜂拥而上,迅速与包括阿斯顿维拉、女王公园巡游者以及富勒姆在内的俱乐部签订协议。
一位无数次帮助英超球队与国外公司缔结合同的内部人士透露:“对于英超俱乐部而言,通过赞助商的品牌在亚洲宣传自我,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得到的是足够的曝光率、更多支持者以及大笔可以随意调配的现金。英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虽然小俱乐部面临的挑战要超越曼联,但他们同样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足球如此受欢迎,以至于潜在的投资无处不在。”桑德兰与慈善机构“投资非洲”缔结了价值2000万英镑的球衣赞助合同;女王公园巡游者老板费尔南德斯绞尽脑汁地希望出让洛夫图斯路球场的冠名权;而托特纳姆热刺在欧洲赛场取得的成功,也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全新的赞助合同。
曼联一览众山小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2011-12赛季,曼联通过门票、电视转播权以及商业合同获得3.2亿英镑的总收入,领先优势达到5900万英镑。只有在西甲电视转播权分成方面收成最多的皇马和巴萨赚得比曼联多,而即便是西甲两大豪门也对红魔的商业机器羡慕不已。曼联37%的收入来自于商业领域,超过门票收入以及电视转播收入。他们与全球超过40个国家的电信公司前有合同,从保加利亚直到布基纳法索,每份的赞助金额都在100万到200万英镑之间。
曼联的其他赞助合同还包括智利的红魔鬼葡萄酒、马来西亚的薯片先生等等,体育营销机构“八边形”足球部门主管菲尔-卡尔林表示:“他们拥有非常系统化的商业策略,而且各个位置上都有精英坐镇。”当然,曼联商业系统的首脑是商业总监理查德-阿诺德,他自从2007年起便为红魔效力。在曼联位于伦敦中心的销售办公室,阿诺德拥有多达80人的团队,为红魔寻找潜在的合作对象,并以合适的价格兜售曼联的品牌力量。在香港也有相似的机构,而在纽约的类似部门也在计划当中。